溯古归元 道家经典 道德经养生解深密(第二章)

道德经养生解深密(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弗有,为而弗侍,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浅谈

当修道者进人安定清静虚无功态之后,体内真气的运行产生变化,其时会有奇妙的美感出现。此时应以平和心泰然处之,任其自然而然。
倘若有心( 运用意识 )去追求其美感的再现。那么,就会有恶的结果产生了。如果有了良好的舒适感受出现,若有意识去追求体味的话,那就有不舒适,不良的感觉产生。
故此,有与无是相对产生的,有的产生是以无为条件,无的出现是以有为条件,“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难与易是相对促成的。难之中有易的成分,易之中亦有难的因素。知难行易,知易行难。
长与短是相对形现的,长是短的渐增,短是长的渐减。没有增减就显不出长短的比较。
高与下是相对而显出倾向的。高下是势也,高是上升之势,下是沉降之势,一升一降是有倾向性也。
音与声相对而生共鸣。音是调,声是响。欲得和谐共鸣,就需要有音调与声响的配合共同发出谐振。
前与后相对而显出距离。这些都是同一事物存在看矛盾的两个方面,即阴阳变易的规律。
因此,圣贤就把握了自然的阴阳变化矛盾统一规律,在修道时,就不追求,自然而然的处于无为虚静之境。以身体力行地去实修,身教胜于言教。
当真气在体内运作时,不以意识去导引。产生气盛时不要以为有。真气在体内运行显出效应时,不要有恃自得之意念。因为不居功,以平和心处之,所以能够保持真气的顺畅运行而不会消失。

按语

老子是个质朴唯物的实行家。修养生之道是关乎人生命的大事。
告诫人们不得有半点虚伪造作。因为当修道者进入功态的一定层次之后,体内真气运行,出现很多奇妙的生理变化的现象。其中有美好的、愉悦的,也会有痛苦的、险恶的等等。而这些现象只不过是人处于虚极静笃状态下出现的感觉( 静极生动,无中生有 )。这是人的先天信息密码受真气的激发而显像。其时,修道者切勿以意识去引导。否则,会发生不良效果。当人体修道达一定程度,体内“炁道”顺畅,身体机能有良好的效应产生。尤其是头腔内大脑的“炁道”被疏通,感官、腺体的潜能被“内丹”激发而显出有特异功能效应时,万勿产生有恃无恐之心,居功自得而妄为。

本文来自网络,用于个人学习交流,不代表国学藏秘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ngxcm.cn/?p=989

作者: 颂歌

广告位

广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95392771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songer@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