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古归元 道家经典 道德经养生解深密(十三)

道德经养生解深密(十三)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浅谈

常人受上司或别人的赞扬或恩宠就会心情兴奋,受批评、侮辱时心情紧张不安,忧郁、愤怒不平。为什么会这样呢? 就因为吾人有身心的存在。
所以当受到宠辱时就会患得患失。受到恩宠若惊,受到侮辱亦惊。常人想到的是名利、地位、颜面等自身的得失,所以生出很多患难之事。如果有修道的人,则不然也。其舍弃身外之物欲,不为物喜,不为物悲。常保持无为心态,不受外界不良信号刺激,那还有什么患得患失呢!
故此,有道的人就十分珍惜调养自己的身心这个小天下。不因宠辱得失而影响自己身心的平和安泰,十分爱惜保护自己身心不受外物所干扰以及伤害。认识到“我”是天地宇宙所派生的,所托付的,大公无私的。

按语

人是精神与形体完整的结合,生命才得以显现。神与形的关系,就如《西升经》所云:“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无字真经》有云:“名为造物之深忌,利是人情之所必争。故名利杀人胜于戈矛,何也? 戈矛杀人,人知避之。名利杀人,死而不悔。”《七部语要》有云:“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憺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不诱于外也。”

宠厚、名利、得失等等是世人生活现实中的客观存在,但对这些存在的认识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有人追逐名利、地位而导致身败名裂,有人为一己私利而不惜付出昂贵的代价,损人害己。有人花费毕生精力追逐得到了名利、地位、权势,但到头来落得个高血压、心脏病,甚至偏瘫或不治之症而郁郁地过早离开人世。

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还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的种种矛盾,动荡而不安。同样,造成人体自身精神与形体的互相矛盾,心理失去阴阳平衡,而导致罹患疾病之由也。因此,人们想生存得幸福愉快,就必须认识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莫贪不义之财,使心安理得,知足常乐。这样心神才得以中和安静,使形神合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

本文来自网络,用于个人学习交流,不代表国学藏秘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ngxcm.cn/?p=1179

作者: 颂歌

广告位

广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95392771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songer@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