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古归元 道家经典 道德经养生解深密(二十)

道德经养生解深密(二十)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关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嵺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浅谈

杜绝对后天学问的追求,而显得无忧。这与对后天学问获得者之无忧,有什么分别呢? 这就如说答应时出语曰:唯与出语曰:阿之相差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善之与恶,在其未有行动反映出来时,其相差多少呢?
人人都畏惧之事,自己亦不能不畏。
众人兴高采烈如像参加宴会,又好像春天登台观光我,却独自淡泊无动于衷。
混沌啊,好像婴儿一样无所反应。
疲倦啊,好像无家可归。
众人得到很多东西,而我却好似把东西都遗失了。我真是愚蠢人之心肠啊!
世俗人显得光耀,唯独我这么昏眛。
世俗人都那么苛刻,唯独我这样宽宏。
淡泊啊,如海洋之漫无边际。长风啊,如空中的飘球渺无止境。
众人皆有所得,唯我笨拙顽固而且鄙陋。
我之所以与俗人有差异的地方,与常人有不同之处,其分别在于我一心专注去调养我赖以生存的无欲、无为、虚静这个产生道的元神之母。

按语

修养生之道者与常人的意识形态是有所分别的。修道者尽量收摄心神归于体内,调养其气疏通“炁道”以开发先天潜意识激发潜能,以求得无不为的功德能量。常人则相反,尽量发挥后天思想意识,思考、推理,向外求索,海阔天空、标新立异。消耗精气神。
故《庄子》有云:“同于大通”,此言浅而意深,感者闻而不信,怀宝求宝,其如之何?“断缘者,谓断有为俗事之缘也。弃事则形不信,无为则心自安,恬简日就,当累日薄。迹弥远俗,心弥近道,至神至圣,孰不由此乎?”

本文来自网络,用于个人学习交流,不代表国学藏秘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ngxcm.cn/?p=1295

作者: 颂歌

广告位

广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95392771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songer@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