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古归元 功法传承 浅析彭祖闭气养生功

浅析彭祖闭气养生功

彭祖是古代传说寿命最长的人。《庄子》说,彭祖生活的年代是,“上及有虞[舜],下及及[春秋]五伯”,中间夹着禹、夏、殷商。《列子》说,“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吕氏春秋》称“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我们无法考证彭祖的真实年龄,但“彭祖至寿”是历史公认的。

历史上介绍彭祖养生内容的书籍有很多,比如东晋葛洪《抱朴子》,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宋《太平广记·神仙传》,都有记述,有的还很详实。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不但有《彭祖导引法》,而且其中的《服气疗病》、《行气》、《自慎》、《王屋真人口授阴丹秘诀灵篇》、《摄生月令》,都引述了彭祖的话讲养生。《隋书·经籍志》记有“《彭祖养性经》一卷”,彭祖的养生方法很多,其中的一种,是闭气内息。《云笈七签·服气疗病》说:

彭祖曰:常闭气内息,从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必存其身头面、九窍、五脏、四肢,至于发端,皆令所在觉其气云行体中,起于鼻口,下达十指末,则澄和真神,不须针药灸刺。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时气中冷可闭气以取汗,汗出周身则解矣。行气闭气,虽是治身之要,然当先达解其理趣。又宜空虚,不可饱满。若气有结滞,不得空流,或致疮节,譬如泉源不可壅遏。若食生鱼、生菜、肥肉,及喜怒忧恚不除,而以行气,令人发上气。凡欲学行气,皆当以渐。

浅析一

这里有两个部分,一是炼功,一是用功。
“从平旦至日中(每天六个小时),乃跪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是炼功。
“偶有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是用功。
训练和运用,从闭气内息法来讲,是迥然不同的。
练功要气行意行,意随气行;用功要以意领气,意到气到。
练功时,气在前,意在后,意随气行。意和气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轻则可能走火入魔,重则可能有性命之忧。
意,在《周易参同契》中被称为“媒”,“黄婆”,“一”,“三五”,“土”。
用我们今天的话讲,意者,忆也。意就是对成功训练的记忆。
“意”可以是自然的,下意识的,条件反射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

浅析二

在我们身体中运行的是气血。
气血对于古人来说,涵盖的范围面是很广的,包括氧气、血液,也包括淋巴、激素,还包括生物电和磁场,也包括次声、超声、红外波,还包括营养物质和能量等等。
对于这些,我们现代人是分得很细、很具体的,古人则统而言之,是很宽泛、很模糊的,他们统称之为气血,有形的是血是液,无形的就是气(甚或也可以叫精、气、神)。
当然在不同的场合,又可能适当调整词语的定义域,比如男精,女血;再比如,气有时是具体的,比如呼吸之气,气有时又是抽象的,比如脏腑之气。
一个健康人,身体机制是能够正常运转的。机能和机制不能够正常运转,就是疾病。简单来讲,不能正常运转,就是气血运行不畅。气血运行不畅,就可能有滞、有凝、有淤、有结、有阻、有塞、有堵、有痰,等等。
我们所有的疾病,不管是高血压、心脏病,还是糖尿病,关节炎,还是伤风感冒,一切疾病,不管是内因病、外因病,还是不内外因病,都是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都是机体机能运转不正常造成的。
我们常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即一种反映这两种关系的说法。
气血运行,要按时、按量、到位,时、位、量,三者都不能出偏差。出了偏差,就叫太过、不及。
癌症也可以说是能量或营养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地被输送到一个错误的不该去的地方,在那个错误的地方,错误地疯狂生长起来。
如果气血运行,能够无太过不及,正常运转,起居有节,病从何起?

浅析三

我们刚生出来的时候,是努力学习控制自己的器官的,比如控制大小便,比如学习日做夜息,比如学习运用我们的舌头和声带,比如学爬、坐、站、走。
但我们一旦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运用自己的概念,我们就开始把注意力放到我们自身以外的外在世界了。
从那时起,我们就不再关注我们的身体机能是如何运转的了。
彭祖闭气内息,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让我们把精力放在我们自己的身体上,每天花一定的时间,考察一下我们自己的身体机能是怎样运行的。
每个人,每天都至少应该拿出20分钟来(如果不是彭祖的6个小时的话),放下一切外头的工作,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关注一下自己。
首先,我们来体会一下自己的呼吸。
我们可以做一个深呼吸,认真地体会一下,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的一呼一吸,拉得长一点,匀一点,细一点,轻一点,甚至是把鸭绒放到我们的鼻子下面,鸭绒都不动。体会一下,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我们可以把呼吸做得大一点,吸气的时候扩胸,呼气的时候鼓肚子,看看我们有什么感觉。
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的呼吸改成腹式呼吸,即吸气的时候鼓肚了,呼气的时候,提肛收腹,拔背,提膈。看看有什么感觉。
我们是从呼吸之气开始的,要达到的是体会机体之气的运行。
机体之气的运行,就是彭祖的“内息”。

浅析四

我们在练呼吸的时候,一定要用心,要用意,要聚精会神。
打太极拳,如果不用意,那只是比画比画,是做广播操,那不是打拳。
练呼吸,就更要用意。存想、内视、观想、意守,是必须的。不如此,就不可能达到了解我们机体运行的目的。
如果我们看明白了,如果我们“内视”明白了,如果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气血怎样运行,如果我们了解了怎样调动它们,则一旦我们的机体发生了问题,我们就知道该怎样做了。
如果我们没有看明白,我们至少会知道哪里不适。只要我们知道哪里不适,我们就可以“导引闭气,以攻所患”,以攻所不适。我们的意念把气血导引到那不适之处,我们的“气血”就可以成功地攻其所患。是“气血”攻其所患,不是我们攻其所患。我们只是一个指挥员,一个发令者。
“导引闭气,以攻所患”,是把我们身体的能量、信息都导引到需要能量和信息进行调适的地方,让它们自主、自然工作。
我们的身体,有自愈的功能。
我们的身体,有免疫功能。
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意念,我们的意志,去激发我们的自愈的功能,去激发我们的免疫功能。和一个领导不能事事亲为一样,我们也用不着自己亲自操作,我们只要把能量、信息“派”到它们的“工作岗位”上去。然后“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让它们去做就行了。
只要我们的意念是良性的,自愈就完全是自然的,就完全是天然的。
我们需要的,是机体自愈;我们不需要人为地干预。我们只要用意念把“气”导引到那里就行了。
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
《易经》和《周易参同契》都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能理解《老子》、《易经》和《周易参同契》讲的这一点,就可以理解“导引闭气,以攻所患”了。
《内经·素问》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四气调神大论》)。《内经·灵枢》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逆顺》)。
能够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内经》讲的圣人和上工了。

本文来自网络,用于个人学习交流,不代表国学藏秘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ngxcm.cn/?p=1275

作者: 颂歌

广告位

广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95392771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songer@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