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古归元 《诸世纪》——第二十一章

《诸世纪》——第二十一章

附件丢失

第二十一章


从英国手中收回加来港(1558)
  人们毫无缘由
    想放弃被夺的土地
    但并未被夺
    战船在沼泽中燃烧
    谢尔纽的沥青
    圣康但和加来会归还

    十四世纪,英法两国为了争夺英王在法国的领地和富庶的佛兰德尔,爆发了将近一百多
年的“百年战争”!战争初期,英军凭借军事优势,在克勒西、普凡提埃等地大败法军,取
得重大胜利。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率领军队在法国西北部登陆,很快就占领法国北部,
包括加来港。巴黎在内。面对英军的强大攻势,法国连连溃败,连法王和许多法国贵族都被
英国俘虏。法国人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也无力去夺回被夺的土地,更是不敢望加来港会重回
手中。但伟大的预言家却清楚预见到了战争的结局,相信法国定能从英国手中夺回加来港。
    果然,在法国女英雄贞德的带领下,法国军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热情,连续收复失地。
1436年收复巴黎。到1453年战争结束时,只有北部加来港还在英国手里。155年,吉士公
爵终于通过法兰索瓦收回了加来港,按协议,圣康但也于第二年回归法国。

腓力二世亲战士洁联军
  在普拉港与圣尼科洛
    诺曼底人在轻信者之湾
    惩罚
    卡佩因与拜占庭的来往
    发出悲叹之声
    加的斯和伟大的徘力伸来援助之手

    普拉和尼科洛都曾是奥地利哈布斯布尔格家族的领地。此诗就是预言法国和土耳其的联
合军队想插手这两地,并对此进攻。
    加的斯是西班牙西南部的港口城市。诗中加的斯代指西班牙。法、西两国在历史上围绕
领土、边境线、海上利益等问题一直存在着争端,所以当法国与上耳其准备进军奥地利时,
西班牙国王胖力二世毫无犹豫地“伸来援助之手”,参加了抵抗上法联军的作战。希望能与
奥地利一起挫败法国的锐气,以报相争之仇。

北爱尔兰战争激化、炸弹恐怖事件接连不断
  莫尔塔拉的大地在震颤
    圣乔治的锡岛
    被水淹没
    恍惚沉醉于和平的人们在炮火声中惊醒
    复活节的寺院会破开天窗

    诗的第二行“圣乔治”,指的是英国与爱尔兰之间的圣乔治海峡。这首诗就是预言北爱
尔兰战争激化的情况。
    一战以前,英国是一个世界殖民大帝国。大战以后,除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外,爱尔兰和
英帝国的自治领地的分离运动也大为加强。1921年,英国被迫允许爱尔兰南部二十六郡脱
离它的统治,成立爱尔兰自由邦,享有自治权。英国国名也从“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
国”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但北爱尔兰希望摆脱英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
却越演越烈。
    诗中的“锡岛”指的是英国西南部的西西里诸岛,IRA的过激派分子爱尔兰民族解放军
(INLA)长期以锡岛为活动据点,对英格兰进行武装游击活动。各类恐怖流血事件接连不
断,爆炸、游行示威、捣毁公共设施、绑架等恐怖事件时有发生。
    这种时断时续,非正规大规模战争的反抗运动,声势及影响却比真正的战争更为激烈。
正如诗中形容的那样:大地也为之动摇、震颤。
    可喜的是:在近几年来北爱尔兰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高涨的背景下,“北爱”和谈进程
已取得了积极进展。98年初,英国军队与“北爱]民族解放军两方已答应暂时停火,为来年
正式和谈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希望历史遗留的这一问题,能得到和平解决。也但愿诗中未行
描写的复旌节之际,伦敦大教堂遭受炸弹袭击,教堂被炸开大洞的恐怖事件不再发生。

发现斑驳的圆往·希腊海军出动
  发现了优质的斑驳圆柱
    底部铭刻着丘比特
    骨头、弯曲的长发
    残留罗马人的力量
    在密迪里尼港舰队开始发动

    诗中的。‘丘比特”,是指罗马丘比特乌山丘上建造的宙斯神殿,在那里发现了斑驳的
大圆柱。“密迪里尼”也是希腊的一处地名,预言家将[圆柱]与“舰队”放在同一首诗中描
述,是否在暗示我们两者之间会有某种联系呢?希腊海军会在“圆柱”被发现之日,或是
“圆柱”上的秘密被破解之日重扬军威吗?

是在预言戴高乐将军吗?
  赫拉克里土、罗马、安马尔库之王
    已成为法兰西的主人
    取异名为戴高乐
    意大利也为之震撼
    圣马尔科一带被大水淹没
    为众王周知的最初者

    诗中不明之处甚多,但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第三行很明确无误地提到了“戴高乐”这
个人名。
    诺查丹玛斯生活在十六世纪,而他的预言诗中却只字不差地提到了二十世纪法兰西第五
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六十年代掌权)的大名,不禁让人惊奇。这首诗也许就是在预示与
戴高尔将军有关的事件吧?那么这又如何与意大利扯上关系呢?莫非喻指二战期间同盟国与
轴心国的对立?洪水又是指的什么呢!这些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答。

路易十六夫妻逃亡失败之后(1791)
  夫妻两人只有一人戴着主教的帽子
    归途被战争切断
    一个叛徒背叛了五百人
    被授予爵位
    廉尔旁与索斯
    我们手中握着擦亮短剑的油

    这又是一首以法国革命为背景的预言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爆发,欧洲的封建君主们
象害怕瘟疫一样地害怕它,发誓要消灭它。国内的反动势力,都把希望寄托在外国的武装干
涉上。路易十六的妻子写信给她的哥哥奥国皇帝,明目张胆他说:“武力能摧毁一切,现在
只有武力能恢复一切。”1791年夏,路易十六带着家属逃出巴黎。6月20日,一辆特制的
大马车载着几个“仆人”打扮的人出巴黎向东北边境急驰而去。路易十六打算在那时带领反
革命军队打回巴黎,恢复他已经失去的天堂。当他们逃到离国境不远的发棱镇时,曾在一位
名叫“索斯”(诗中第五行准确预料到了这个名字)的人家里过了一夜,第二天马车在驿站
停下准备换马后继续前进时,被邮局局长识破。他敲响警钟,报告国王潜逃的消息。附近群
众拿起锄头、木棍群起追赶,截住了马车。在武装人民的押送下,22日,国王、王后和王
子被押回巴黎。
    第二年,国王返回王宫时,为了掩盖其反革命暴徒的身份、保住性命,不得不戴上革命
派的帽子。看起来正像教堂里戴着[主教冠]的主教。
    每一个细节,都未出预言家所料。

保加利亚的费尔迪南特国王(二十世纪)
  金发的费尔迪朗特国王
    放弃群众去跟从马其顿人
    迫在眉睫 道路遭堵
    进军反抗密尔米顿人

    诗中的“马其顿人”代指德国和希腊,“密尔米顿人]则指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普迪亚
民族,他们曾经随全身刀枪不入(除脚腱外)的阿基里斯远征特洛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加利亚国王费尔迪南特也曾服从于德国。保加利亚作为轴心军事
同盟国的一员,对德国唯命是从。预言家正是用神话里的故事来比喻费尔迪南特与“马其顿
人]的关系。

肯尼迪三兄弟均遭暗杀
  大工栽在年青人手里
    离复活节不远的某一天
    混乱、短剑一击
    永远的囚徒,雷电在头顶上炸开
    三兄弟均受伤被杀

    诗中的“三兄弟”如果指的是有名的肯尼迪兄弟的话,那么这首诗显然就是预言他们三
人被暗杀事件。
    长兄J·F·肯尼迪于1963年11月23日在达拉斯遭到暗杀。老二罗伯特·肯尼迪则是
五年之后的68年6月6日,死于暗杀者的枪弹之下。末弟遭到的暗杀,在诗中就更有具体
的描写:“离复活节不远的某日”、“雷电在头顶上炸开”等等,使我们不难回想:三弟正
是在离复活节不远的四月份的“暴风之日”(诗中用“雷电”代指)遭到暗杀。如此惊人的
相似!?

突尔兹发生的纷争、洪水、挖掘之间有何联系?
  桥和牛奶在十二月归还
    加龙河将会水位高涨
    墙壁、建筑物、突尔兹颠覆
    因此谁也不会知道
    玛特龙前,他的地盘

    预示在加龙河沿岸地域、突尔兹会爆发战争,战争毁灭一切,使城市颠覆。战火使人性
抿灭,人们之间不会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善良的心灵也变得麻木。
    然而诗中也仍有许多不明之处。最末行的“玛特龙”指代不明,有可能是某处地名的谐
音,也可能是预言家留给后人的一个字迷。

解放战争中拿破仑败北
  拉·罗什尔和英国人
    侵入普拉亚
    神圣马其顿通过
    阿将不远的地方
    守门员等待着接受拿尔劳的支援
    迷失在谈判之路

    这首诗的核心部分,是预言英国侵入法国。在诺查丹玛斯时代之后,这样的事件并不
多,相比之下与这首诗所述情况相符的事件是发生在拿破仑一世时期,对包括英国在内的整
个欧洲造成严重威胁。英国采取的行动。当时,德国武力强盛,结果使拿破仑损失惨重,一
败涂地。
    拿破仑帝国的极盛时代,实际已控制了整个西欧和中欧,只剩下一个劲敌英国。为了与
拿破仑分庭抗衡,英国也曾组织多次“反法同盟],与法国开战。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
反对欧洲封建统治的进步意义;同时他极力对外扩张侵略和加强民族压迫,这又酿成了一系
列反对法国掠夺和压迫的民族解放战争。英、西、意、奥、普、葡等地此伏彼起的民族解放
斗争,使拿破仑陷入一场漫长而广阔的战争中不能自拔,帝国统治也开始动摇。1813年,
英国又组织起第六次反法联军在莱比锡战役中大败拿破仑军队。尤其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
刻,拿破仑军队不但没得到“支援”,反而遭萨克森军的背叛,导致法军“迷失”方向,最
后惨败。“阿将”正是离莱比锡不远处的一个地名。

罗列谜一样的地名、无法破译的诗之一
  在阿尔比索布拉
    朝着伯尔龙及卡尔卡拉
    受黑夜指引,迅速捕获萨文纳的
    嘎斯空,拉·迪尔比一勒斯卡伦
    墙壁的背后围着新的旧的宫殿

    这首诗的疑点颇多,且争议最大。整首诗大部分都是罗列着地名,而这些地名仿佛是一
个个谜路,至今尚无人知晓它们到底在哪儿?代表着什么意义?诗中字句预示的是什么样的
事情?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

圣康坦之战与掠夺修道院
  圣康坦附近
    在森林中受骗上当
    佛兰德人进入大寺院
    最年轻的两人蒙受打击
    一半的茫然顺从者惨遭践踏
    卫兵被撕成碎片

    此诗被认为是预言1557年8月10日爆发于圣康坦的法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与其它描写
战争的诗一样,我们仍能从这首诗中闻到血腥、听到喊杀和哀鸣。这首诗中的事件在预言家
尚还健在时就已发生了,预言家用自身的所见所闻就已验证了诗的准确、灵验。诗的前半部
分,又附带提及了战争前夕,西班牙人侵委尔曼多瓦大修道院的事件。

法国占领夺取一部分教皇领地(1791)
  伟大的希伦夺取阿文纽
    从罗马送来了
    涂满荆棘与蜂蜜的书信
    使节身代信件从夏尼纽出发
    黑公爵所夺

    若把第一行的“希伦”按惯例理解为“亨利”的谐音的话,这首诗写的就是法国国王将
占领教皇领地阿文纽。
    查看法国的历史,可以看到阿文纽的确曾两次被法国侵占,一次是1663年到1664年,
另一次是1768年至1774年。到了1791年,阿文纽则正式成为法国的领地。不过与诗文不
符的是:这三次夺取占领阿文纽的发动者,是法国国王,而不是亨利。
    诗中两次提到的“信件”,可理解为罗马教皇写给法国国王的抗议书。可惜的是:一纸
文书并不能阻挡勃勃野心的法军的金戈铁马,在征服者眼中,礼节道义已毫无意义。

勒旁托的海战(1571年10月7日)
    从巴塞罗那、热拉亚
    以及委内凡亚
    西里西亚和摩纳哥相关的瘟疫
    他们决定向异教徒的舰队发出阻击
    异教徒在突尼斯也被击退

    预言家用他那深透的洞察力,简洁的几笔粗描就非常准确地了勾勒出了1571年发生在
地中海东部及爱琴海沿岸诸国与岛屿的海战形势。自希腊至埃及,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及巴
勒斯坦都总称为勒旁托。
    在这些地方,西班牙、委内几亚等基督教教会国的联合舰队,曾与被称为“异教徒”的
奥斯曼土耳其舰队发生冲突。双方为了捍卫各自信仰的神圣,在碧波万倾的地中海、爱琴海
上拉开了战势。残酷的撕杀,搅乱了平静的海洋。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已远远超过了“瘟
疫”,这场激烈的冲突,以基督教会国舰队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更值得一提的是:1573年,联合舰队的远征军,在指挥官顿·发·迪·奥斯托利亚的
带领下,曾进军突尼斯。诗的未行就是对预言家那超人的预测本领最好的证明。

基督教联合对抗阿拉伯人
  登陆的军队摆开十字架的军势
    被伊希马埃尔的子孙阻击
    拉维埃勒的船只从四面八方
    展开猛烈的攻击
    受到精选出的十艘精锐大帆船忽然袭击

    “摆开十字架的军势”与阿拉伯人抗争。这首诗也与前面那首类似,仍是因为宗教信仰
的不同和差异,所爆发的战争。只不过前一首的异教徒是指的土耳其,而这一首中“伊希马
埃尔的子孙”指的是阿拉伯人。这一称呼来源于《旧约》中“伊杀马埃尔之敌”的说法,它
的意思为“社会之敌”。在诺查丹玛斯眼中,则是把阿拉伯人看作是基督教的仇敌。
    “拉维埃勒”的意思为“急性、激烈”。

恐怖降临、逃向彼库
——44——
  逃,快逃,从所有的日内瓦逃跑
    黄金森林变成铁了
    与光相反的庞然大物灭绝万物
    在那之前辽阔的天空将出现灾难的征兆

    这首诗的番号为“44”,这个数字在欧美、日本及中国都是为人们的忌讳的。“4”与
“死”同音”‘44”便是“死上加死”,预言家这样有意地安排,无疑是在强调灾难的恐怖!
    诗中使用“灭绝”这个词,正是对1999年人类灭亡那首预言的补充。“与光相反的庞
然大物”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虽然我们未曾耳闻目睹过它的模样,但至少可以肯
定:它不是巨大的光团,而是一种与光的颜色相反的物体。我们只需设想、慢慢体会,一种
黑暗、冰冷、阴惨的东西的形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似乎感觉到一种光线难以透过的
巨大无边的黑暗而厚重的东西马上就要压下来了。
    有人认为这种东西是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也有人认为它是聚焦光——高能量的激光束造
成的人们的幻觉。但最有说服力的看法,是认为那个与光相反的巨大物体是一种极为严重的
环境污染,一种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云团。只有放射性污染能使“黄”变成“铁”,(冷酷无
情的凶器的象征)向人类袭来。这个可怕的东西又将袭向何处呢?诗中指示了庞然大物袭击
的地点是“所有的日内瓦”。众所周知:日内瓦是瑞士最有代表性的世界著名城市,它既是
商业城市又是金融中心,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当发达。但因有一个关键的定语“所有的”,就
这一标准来看,范围就大大扩大了。也就是凡是国际性的商业城市和金融机构,教育事业比
较发达,又是座落在水边湖畔的城市都是预言家所说的“日内瓦”。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城市
大约有百分之八十属于这个“日内瓦”。诺查丹玛斯连呼三声,警告人们看见天空中出现征
兆,就要尽快从这些城市中逃出去。他的语气已不再冷静平和,简直是向人类发出绝望的呼
喊。他描绘的这一幅恐怖地狱图,是多么令人胆寒,连在血管中流动着的鲜血都快要凝结了。

安东尼公爵与他的儿子亨利四世
  没有一个讯问者
    强大的门多谢把自己的帝国
    掌握在手中
    远离宫廷,他已决定放弃
    皮埃蒙特,皮卡尔迪
    巴黎以及托斯卡纳

    “托斯卡纳”是位于意大利中部地区的首都佛罗伦萨,“皮埃蒙特”则处于意大利西北
部。诗的后两行出现的地名我们都能找到其具体所在,但诗中第二行出现的“门多谢”,我
们却查找不出它的指代为何物。
    不过预言家常常在他的诗中与后人玩一些文字游戏,这个词会不会也是一个字谜呢?如
果真是这样的话,“门多谢”就可看成是亨利四世之父安东尼公爵。这首诗也就是讲述他们
两父子的故事。

红色运动的高涨和反共势力抬头
  快滚开!那些红色卫士
    从突尔兹滚出去
    成为牺牲就可把罪行一笔勾销
    罪因得以隐藏
    死亡以绞杀肉体为前兆

    从“红色卫士”就可看出这又是一首与红色运动有关的预言诗。可能预示在法国的共产
主义运动风起云涌、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反共运动也将抬头。从诗中的语句就能预想这两
种势力间的争斗会非常激烈。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暴露。十九世纪
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把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工人运动从自发斗争时
期进入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1831年和1834年,在法国里昂爆发
了历史上最早的工人武装起义,为无产阶级的独立运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标志着无产阶级
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动力。更为共产主义的
创立提供了阶级条件和时代条件。但是法国的反革命势力也在抬头,两次起义都被反革命势
力残酷绞杀,镇压在血泊之中。
    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在巴黎完成了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在
法国还创建了革命团体正义者同盟,并成为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成立的第
一国际,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1889年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又在巴黎召开……法国
的共产主义运动一直在如火如茶地开展,这使反共势力惊慌失措,他们杀气腾腾,企图用疯
狂进攻和血腥屠杀来吓倒英勇无畏的革命者。诗中的“死亡”、“绞杀”就足以让我们领教
反共势力的暴力和残酷。

佛朗索瓦二世与吉士公爵的实权
  署名者 不名誉的营救
    接受无理的建议
    君主易人 彭斯置身险境
    大门紧闭 他们只有面面相觑

    由第三行中的“君主易人,彭斯置身险境”可以联想到“亨利二世死后,佛朗索瓦二世
即位”。
    1559年国王亨利二世在一次比武中受伤死去,其长子佛朗索瓦登基由母后卡特琳娜摄
政。但是,实权却掌握在他的王后玛丽·斯图亚特的舅父吉士公爵和吉士红衣主教手中,这
两位实权者随时都可能拭君夺位。
    因为佛朗索瓦虽然已经13岁了,可看上去却像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他有一颗比例不匀
称的大脑袋,儿根柔黄的头发,很消瘦,大大的眼睛里经常透露出莫名的惊恐神色。他还经
常流口涎,颈子细细的,似乎难以支撑他的大脑袋,因此脑袋便不时地摇晃,仿佛一个拨郎
鼓。佛朗索瓦其实是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亨利二世的癫痫病遗传给他,经常出现幻觉,看
见鬼怪。
    这样的国王能君临天下,治理国家吗?当然不能!这样的国王能令满朝文武满意吗?当
然不能!所以,低能的畸形儿处于随时可废的危境中。
    登基典礼上,佛朗索瓦二世那瘦细的脖子承受不了沉重的王冠,他突然叫了起来:“这
顶王冠把我压死了,快帮我取下吧!”参加加冕典礼的王公贵族都“面面相觑”;刚登基的
国王便口吐不祥之语,他确实不能承受王冠之重。
    就在佛朗索瓦二世登基后不久,死灰复燃的胡格诺教派使公开在巴黎的圣徒小教堂举行
全国性会议。在新旧教派矛盾再次激化的混乱时期,佛朗索瓦二世突生脓疮随其父亲而去。
    前两行写的是代理朝政的吉士兄弟强迫赢弱的幼主接受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最后一行则
表明王公大臣们包括卡特琳娜对佛朗索瓦二世的无奈和担扰。
    佛朗索瓦二世在位期间,诺查丹玛斯尚在人世且被卡特琳娜王大后和查理王子邀进宫中
辅政。

磁极的移动引起太平洋冻结、港口结冰
  辽阔大水的大都市
    围困在水晶沼泽地里
    冬天来临,然后是春天
    恐怖的狂风肆虐

    这又是一首极其恐怖,令人发怵的预言。它告诉我们,到了某一天,世界气温会骤然变
冷,一切都会被冻结凝固,毫无生气,全球都是一派阴冷的惨淡,狂风呼啸,冰封的城市闪
着冷冷的寒光。
    诗中的“水晶沼泽”就是海水的写照。濒临大海的城市也都逃不掉被冻结封闭的厄运。
能被称作“辽阔大水”的相当广阔的海洋,就是太平洋了。地球上最大的海洋都结冰凝固变
得死气沉沉的话,我们简直无法想像地球会发生怎样的大规模异变。那种昏暗阴惨的冰冷年
代会在何时到来?
    遗憾的是,各种迹象都在表明,预言家的预言不会有错。已有很多气象学者和科学家在
着手研究这一个事实:地球的磁极已开始转移!在许多不明原因之下,连接地球南极和地心
的地轴已发生了倾斜!地轴的微小变化,都会给全球生态、气候带来极大影响,更何况现在
是磁极都在发生移动!不难设想,只要以前处在南北极的极点移至太平洋,那么南北极的冰
天雪地的惨白景像也会在太平洋上重现!大洋成为新的极地,海水、城市、生命,全部被冰
山覆盖吞没!
    著名的推理小说家埃德加就曾预言在本世纪末会发生明显的极地移动现象,这一看法与
诺查丹玛斯不谋而合。只是预言家更长远地预见了冰冷年代之后,又会出现气候变暖的现
象,他认为“冬天之后,春天也将来临”。现在已经出现的西伯利亚变热、撒哈拉沙漠暴雨
成灾、厄尔尼诺现象等等,是否都是先兆呢?

伦敦议会判处国王(1649)
  根特和布鲁塞尔
    进军安特卫普
    伦敦议会判了自己国王的死刑
    盐和葡萄酒都反对他
    他们因为他而让王国陷入苦境

    这首诗同时预言了两起同一一时期发生的事件。第一行写是荷兰独立战争。安特卫普于
1585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649年,荷兰爆发革命,荷兰独立并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海上
霸权,成为头等贸易及殖民地强国。
    后面三行诗预言的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判死刑。1649年英国内战结束后,议会成立
了“最高司法裁判所”,在声势浩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下,1月27日判处国王死刑。
    第三行中的“盐和葡萄酒”分别代表广大的农民群众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第四行是说查
理一世统治时期,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且他在肆无忌惮
地推行反动的高压政策和搜刮政策之外,还指使大主教劳德厉行宗教压迫政策,排斥新教,
以及实行无限制的独立政策。这一切将英国民众拖入水深火热之中并最终爆发了内战。资产
阶级新贵族和农民都起来反对查理一世。
    这首诗同历史事实的绝妙吻合再一次证明诺查丹玛斯预言的准确性是不容置疑的。而像
这样的预言在他的《诸世纪》中还有很多。

波旁王朝开创者亨利四世(1589)
  安东尼不久就会
    登上宝座
    他的背后有若干的追随者
    一袭红衣的人,空位期的窥视者
    惊异的年青人,野蛮人的恐怖

    这首诗与本章第45编号一样。“安东尼”代指安东尼公爵的儿子亨利四世。预言他将
排挤吉士家族的势力,摆脱他们的束缚“登上宝座”。
    十六世纪末叶的几个国王都不能或不善于统治,因此他们的绝对权力由于这个弱点而被
削弱了。但是,在1589年成为法国国王的亨利四世,即用他的个人行动恢复了国王的权
力,建立起旧制度的君主社会,成为了波旁王朝的第一代君王。他做到了叫人民服从;因此
“他的背后有若干追随者”。他恢复了对外和平及国内的秩序和国家财政的平衡。在传说和
野史里面,他一直都扮演着一个辉煌的角色。
    但是“天主教联盟”的拥护者,拒绝承认亨利四世这个异教徒为国王。穿着红衣的枢机
卿查理十世、“窥探王位”的爱恩公爵还有“惊异的年青人”吉士公爵都在想方设法地把亨
利四世从王位上弄下来。这个时候,西班牙的天主教国王菲力普二世也在积极干涉法国的内
政。他和天主教联盟首领吉士兄弟联合,供给他们金钱和军队,甚至想通过女儿伊沙贝拉与
法国王室的姻亲关系,来建立西班牙王权对法国的统治。他的阴谋被预言家称为“野蛮人的
恐怖]。

巴勒斯坦激进派游击队处于萎蘼状态
  为对抗红色派而团结起来
    水火铁绳
    通过和平变得弱小
    阴谋家濒临死亡
    只有一心要毁灭世界的人例外

    诗的第一行可解释为其他国家为了对付红色势力而团结起来。这里的“红色派”指的是
巴勒斯坦激进派的游击队。因此,第一行诗讲的就是以色列和美国抱成一团对付巴勒斯坦以
及阿拉伯国家。
    由于中东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石油蕴藏量,使美欧国家对这块风水宝地垂涎三
尺。1948年5月14日,美帝国主义在中东的侵略工具“以色列国”出笼,从此揭开了中东
地区的战争之幕。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也从此不断发展。
    诗中预言了游击队的势力大部分被击破,许多游击队员、领袖被击毙或被判处死刑。游
击队的战争活动在现代主要表现为恐怖和暗杀活动。由于一部分人死里逃生,诺查丹玛斯认
为他们对被称为悲惨结局的未日战争的爆发负有主要责任。也许正如第二行所预言的,随着
和平进程的顺利发展,游击队的活动将会逐渐减少。
    “阴谋家濒临死亡”大概是说一直努力建立巴勒斯但国的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吧。
近来他的身体状况不太好。这可能会影响到中东和平进程,因为以色列获知这一消息后,在
美国支持和怂勇下,对巴以问题的态度更加强硬了。
    最后一行诗暗示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发动战争的狂人。这应该是指的美国或以色列。

战争与和平
  和平走近,一方面又是战争
    用不曾有过的热情去迎接
    男女都苦闷不已
    纯洁的血洒满大地
    这样遍及法兰西全国

    诗中说的是法国的和平与战争同时迫近,法国人以未曾有过的热情去迎接它。与此相符
的便是1559年亨利二世为了结束同西班牙的交战,发表了“卡托·康布勒基宣言”。其
实,他签定这个和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分出兵力和精力来对付国内横行的胡格诺异教徒。虽
然1559年亨利二世死去,但是一场宗教战争不可避免地要爆发了。
    自查理曼以来,宗教的权力和君主的权力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致宗教改革所引
起的宗教危机。在法国,它采取了内战的形式,时断时续,长达三十六年之久,这就是所谓
的“宗教战争”。
    宗教改革在法国的影响非常大,以致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都希望通过一场血腥的战争
来打垮对方,保留自己的信仰。所以说法国人“用不曾有过的热情去迎接”和平之后的宗教
战争。
    残酷的战争之火烧遍全国,血淌大地。法国人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烧死侍童的暴君
  藏在一根烟囱里的年轻暴君
    将侍童投进火中烧死
    远离灾难事件者幸免
    家族中有三人
    等待着取他性命

    诗的内容写的是一个暴君将其侍童烧死的悲惨事件,但不能指出具体事实来。或许这种
事情对一个至高无上的君王来说不过似颗芝麻一样微不足道。意大利作家拉费埃尔·沙巴蒂
尼(1875~1950)的小说中有过被公爵投入火炉的年轻人的故事,然而我们不可以此作为解
释。

天空教遇到被掠夺的危机
  到达波尔图·科尔希尼
    拉文纳附近 掠夺贵妇人者
    里斯本的使节潜入深海
    隐藏在山岩下,他们
    夺走七十个灵魂

    诗中以“贵妇人”暗示天主教会,这在前面一些章节中已出现过。波尔图·科尔希尼是
教皇领地,位于现意大利拉文纳以北8英里处。那里的天主教遇到了被掠夺的危机。“掠夺
者”可能是葡萄牙人,他采取了伏击的方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流感肆虐
  西洋蓄谋已久的恐怖战争
    翌年 疫病袭击
    来势凶猛男女老少 动物
    都无一幸免
    血 火 水星 火星 木星
    齐聚法国

    第一行的“恐怖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的酝酿过程长达二十多年,在
其爆发的第二年即1915年欧洲大陆流行性感冒横行且势头很猛,许多人死于此疫。这一年
血光之灾降临法国,水星、火星、木星都出现在法国上空。

围绕宗教的战争?难解之诗
  努当附近的军队
    经过古圣威尔
    马依奥托留下印痕
    立即 千人以上改变信仰
    两人一边寻求一边将
    锁和柴放回原处

    这首诗非常之难解,语意不明的词语相当多。或许努当是在巴黎西部某个地方,而马依
奥托则可能是地名巴特或希腊语“敏锐的士兵”。根据第二、三行猜测,它可能在预言宗教
改革,尤其是新教喀尔文教的兴起,使许多天主教徒改变自己的信仰。最后一行写新教传播
者四处布教,寻找支持者。

王宫门前的“自杀”是指上断头台吗
  代替德勒 国王需要休息
    于是法律请求更名换姓
    天空电闪雷鸣咆哮不已
    国王在新门前自杀

    同前面几首诗一样,这篇也令人捉摸不透。因为这件事发生在法国巴黎以西的城市德
勒,是古代的事件,并非什么“世界大事”,故历史资料没有予以详注,而作为法国人的诺
查丹玛斯对发生在自己国家的事,特别是涉及到王室的问题,无论巨细,他都不会放过。所
以要找出一个与之相吻合的史实是比较困难的。
    这首诗大概是在讲法国历史上某个改朝换代时期,新法颁布(新王上任),旧主伤心,
或许自觉羞愤难当,在王宫门前含恨自杀。从第二行的“更名换姓”和第四行的“新”,可
以断定它在写朝代更替,君主易人之事。

暗示密特朗总统被暗杀
  威特利会场左侧
    三名红色法国人遭枪击
    死者全是红色
    黑色未被杀害
    布列塔尼亚人安然无恙

    第二行诗中的“三名红色法国人”意指法国社会党的三位要人。因此,这首预言诗是在
暗示法国总统密特朗被暗杀。暗杀事件发生后一位布列塔尼亚出生的人登上总统宝座,稳定
了法国人的心。
    不过,在现代法国史上似乎还没有一位总统是因被暗杀而身亡的。社会党人佛朗索
瓦·密特朗于1981年5月接替独立共和党人吉斯卡尔,德斯但出任法国总统,连任三届,
直至患癌症死去。当代欧洲风云人物之一的密特朗并未如诺查丹玛斯所预言那样死去。但也
许是密特朗逃过此劫命中注定大难不死。

名叫尼科尔的红色分子悄然活跃
  他从弗尔特走来
    将威达姆夺去
    创造了生命的红色分子尼科尔
    悄悄活动的大路易斯
    有人诞生
    他羡慕不已 把布列戈尼亚
    送给布列塔尼亚人

    这首诗应该是前一首诗的继续,它预言了在密特朗之后的法国,出现一位名叫尼科尔的
红色分子,并悄然活跃起来。由此,法国国内产生了大的混乱局面。
    事实上,自1847年11月29日《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红色分子的活动就不曾停止
过,直到20世纪末的今天。在当代西方国家中,红色分子的活动受到了极大限制,地位难
以提高,以致红色分子的发展举步维艰甚至裹足不前。然而,在法国,红色分子的活动历来
都是比较活跃的。大概诺查丹玛斯在《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三百年之前就已预感到了这一
点,并预言“红色人”的行动将会受到限制甚至被暗杀。
    由于诗中预言的人和事都太细微且其活动本身是秘密的,因此也难找出什么具体事实来。

中东地区宗教徒的纷争
  戴上黑头巾与异教徒战斗
    流血震撼了达尔马提亚
    依希玛埃尔人给自己
    制造障碍
    鲁希塔尼的支援
    令蛙也震惊

    第三行诗中的“依希玛埃尔人”指的是阿拉伯人,这首诗明确地预言了中东地区伊斯兰
教徒的斗争和伊朗与伊拉克的战争。
    这完全属于宗教内部纷争或者说像法国16世纪的“宗教战争”。伊斯兰教内部派别林
立,相互间的矛盾也一天激化。因此,经常可以听到这里的清真寺被烧,那里的某些教徒又
被屠杀等消息。正如第三行所言,这种内部纷争只是阿拉伯人“给自己制造障碍”,不利于
地区团结和稳定。所以,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才敢那么狂妄自大,不把阿拉伯人放在眼里。
    1980年,由于宗教原因以及领土争端未能及时友好地解决之故,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爆
发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劳民伤财,两败俱伤。
    第四行的“鲁希塔尼”指葡萄牙,暗示欧洲国家也插手了中东问题。事实也是如此。
英、法、意、葡、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在中东地区都有或多或少的既得利
益,他们都不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并且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他们要插手中东地区
的宗教纷争,支持一方反对一方或充当好人中间调停。

阿基里·劳罗号海上劫船事件
  抢夺行为发生在海滨都市
    亲戚朋友被带走
    几个马耳他人被
    墨西拿的行为
    关闭起来 鲜有回报

    这首诗预言了1985年10月的阿基里·劳罗号海船被动持事件,出事地点在希腊海湾。
第一、二行讲述了意大利客船阿基里,劳罗号被一伙自称是巴勒斯但人的歹徒劫持,所有乘
客被当作人质。第三、四行诗讲的是后来犯人们在离马耳他群岛相当近的西西里岛,被美军
拦劫。墨西拿是西西里岛东北海港城市。
    1985年10月7日,意大利一艘23000吨级大型豪华客轮“阿基里·劳罗]号,在从埃
及亚历山大港驶往塞得港途中被7名自称是巴勒斯但人的武装人员劫持。船上当时共有乘客
和船员400多人,美国总统里根之女当时也在船上。劫持者要求释放以色列当局监禁的50
名巴勒斯但人,否则就要处死船上所有的人质。
    事件发生后,巴解组织领袖阿拉法特强烈谴责这一暴行,并声明巴解组织与此事件无
关。但迫于当时国际舆论的压力,经“巴解组织]代表阿布·巴尔斯与劫船者谈判后,10月
9日劫船者无条件向埃及当局投降,意大利客轮和人质获释。10日,运载劫持者的埃及飞机
在飞往突尼斯途中遭美军飞机拦截,迫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劫船者被意大利当局扣留。美
国当局向意大利提出引渡要求,遭断然拒绝。

使用鸦片和青草的魔术组织的阴谋
  舍拉蒙·阿哥拉的巨头
    被迫付上阶级所有的十字
    魔鬼般的鸦片和蒙达拉格
    十月三日 赦免卢孔

    这是一首相当奇妙的诗。舍拉蒙·阿哥拉是小亚细亚的一个城市,即今天的乌沙克(土
耳其西部)。鸦片、蒙达拉格都是植物名,由于它们能被提炼出具有特殊药效和毒素的液
体,因此常用于一些神秘的实验中,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它们毒害他人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
的。
    毒品的种植和贩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国都在全力打击毒
品走私,惩治毒品犯罪。但诗中出现的“卢孔”却于“十月三日”被释放,可能是因为证据
不足。
    诺查丹玛斯看到了毒品出现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称它为“魔鬼]。只是这首讨既不像声
诗毒品犯罪也不像为具有神奇药性的鸦片唱赞歌。倒是前面所说的某种邪教组织在用毒品制
造一个阴谋。例如,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的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他
们坚信世界未日就要来临,为了给芸芸众生寻找一条天堂之路,所以他们在东京、横滨等地
投放了沙林毒气。

火星周期宣告某种灾难和变化
  哭诉与眼泪 号淘与悲鸣
    纳尔榜和拜仁附近
    还有福瓦
    啊 多么恐怖的变化和灾难
    火星多次巡回之前

    火星的公转周期是一周687天。按照最后一行诗的意思,这首诗说的是火星每公转一周
快结束之前就会出现“恐怖的变化和灾难”。地点就在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
    然而这首诗的讲述太平淡,没有暗示这种灾难和变化是什么。是战乱?是瘟疫?还是别
的什么?苏联解体,东欧骤变;德国统一,法国心寒。前两者可能会出现第一行所说的“哭
诉与眼泪,号淘与悲鸣”,而后者的变化却多少有些令人欣慰,只有法国才害怕德国统一威
胁它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另外要说什么“变化和灾难”,恐怕就得到两次世界大战中去找
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灾难深重,变化也挺深刻,法国曾经投降,战后德国分裂,东欧被苏联
社会主义染“红”,与本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变化刚好相反。
    火星的公转周期并不长,因此这首诗的内容很难定格。

中东游击队入侵法国
  马其顿(塞萨利亚)
    越过比利牛斯山
    三月 纳尔榜对这点小事
    没有过多放在心上
    他策划着一个阴谋
    让敌人在海陆迷失
    全国没有一块安全之地

    读解了诺查丹玛斯先生的这么多首预言诗,现在有个感觉,感觉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爱国者”,他的预言,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了一一个法兰西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关心、担忧和
警告。通过这首诗,读者又可看到诺查丹玛斯热爱祖国的“拳拳之心”。
    这首诗预言,中东的游击队将经过西班牙入侵法国。当然,这里所说的游击队与概念上
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游击队有巨大差别,那就是他们不显山不露水,一切秘密进行,实际
上是指伊斯兰激进派的恐怖组织。第二行表明法国对这种“不起眼”的恐怖组织并未多加注
意。法国人的不小心差点酿成大祸,密特朗总统险些被暗杀身亡。而且,由于伊斯兰激进派
恐怖活动猖撅而政府又没有尽力肃清,因此“全国没有一块安全之地”。
    另据报道,今年6月将在法国开幕的’98世界杯足球赛可能成为包括伊斯兰激进派在
内的许多恐怖组织一试身手的目标,法国方面已经向伊斯兰激进派打招呼:少惹事端为妙!
    看来,法国今年确实要因为“中东游击队”而紧张一阵子。

人类月球之行及阿波罗13号的骚动
  他将身子移向罗纳的一个角落
    运送到人类未知的大地
    未成熟的果实引来阵阵物议
    喧嚣的指责和非难另一方面
    又是啧啧的称赞

    如果将“罗纳(LuNa)”直译为月球的话,毫无疑问,这首诗就是在预言人类的月球飞
行。另外,非常巧合的是“罗纳(俄语)”是前苏联的月球探测卫星的名字。1969年美国
先苏联一步发射大空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将两名美国宇航员送到了月球上。在那之
前,尽管人类对月亮有过极其浪漫和美好的幻想,但它毕竟于人类是块“未知的大地]。为
了开发宇宙,扩大人类的生存(想像)空间,科学家们首先制定了登月计划。美国登月成
功,轰动了整个世界,迈开了人类太空之行的第一步,也应验了诺查丹玛斯几百年前的预言。
    第三行诗“未成熟的果实引来阵阵物议”指的是阿波罗13号还不太完善,1970年4月
发射之后,发生了技术故障并引起事故,招来种种非议和骚动,和第四行诗一样都在暗示月
球旅行或其它太空之行中事故不断,使宇航员的亲人朋友担心不已,另一方面,又有人为这
种科学冒险活动鼓掌喝采。1986年美国“挑战者1号”航天飞机的爆炸酿成航空史上最大
的惨案,那场景至今叫人记忆犹新;近年来“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频频出故障,也表明人类
科学水平还须进一步提高。而各国发射地球轨道卫星的多次失败则让人为大把大把的钞票在
空中燃烧惋惜不已。另据最新报道,1998年5月20号前后,美国通讯卫星“银河4号”突
然偏离其原固定位置,导致全美90%以上的传呼通讯中断,几乎所有传呼机停机,银行系
统中断,还有一些其它通讯也同时失灵,损失自然不小,简直难以估计。其在用户间引起的
骚动也可想而知。
    这是一首相当成功的预言诗。

战后的各种变革
  和平 团结 变革来临
    身分 职务由低到高
    又由高向低
    旅行准备苦了最初的孩子
    战火熄灭 法律程序
    论坛涌现

    不可否认,这是一首极为普通的预言诗。它描写了战争结束后的情景,这是无论哪场战
争后都会有现象。若一定要有所指的话,诺查丹玛斯肯定是预言的大规模的战争或者是具有
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战争,比如两次世界大战,比如英国内战、美国独立战争等等。当战争
结束后,疲惫的身心和破烂的家园都需要休养生息,于是“和平、团结、变革来临”,有人
地位一落千丈,有人官运亨通平步青云。法制的加强使言论更加自由。
    当然,和平与团结以及变革的得来并非轻而易举,而是经过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战争,快
乐的新生活是前人用鲜血换来的。第三行正是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旅行准备”指的是战争
过程,而“最初的孩子”指那些为了变革而战斗的所谓先出生的人们。

基督教徒间的矛盾与宗教战争
  伊泽尔周边的山顶上
    百余人聚集在巴林西阿
    岩石下
    夏托努夫 皮埃尔拉时
    敦泽尔
    信仰一致的罗马人集合起来
    对抗克勒斯特

    这又是一首不太明白的诗。最后一行的“克勒斯特”指基督教,全句的意思是一部分罗
马人集合起来反对基督教。诗中出现的地名暗示反基督教的斗争在这些地方出现。这应该是
16世纪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一类的事件。

革命派士兵袭击昂
  高贵的埃玛山变得灰暗
    索恩与罗纳河交汇处
    恶事发生
    吕希之日  士兵们隐藏
    在树林里
    这种可怕的王权前所未有

    这首诗很清楚地阐明了两个要素,对破译本诗大有帮助。第二行的[索恩河与罗纳河的
交汇处”是里昂;第三行的“吕希之日”指圣女吕希的祭日亦即十二月十三日。从以上两点
可以得出结论,这首诗预言了1793年12月13日,革命派的士兵将会袭击里昂。
    1793年反动的吉伦特派在5月底与反革命贵族勾结在一起,在里昂发动反革命政变,
杀死了上百个雅各宾派分子。在上伦、马赛他们也举行了暴动。当时正当敌人入侵法国之
际,吉伦特派的这些行动实际上就是帮助了外国入侵者。6月2日,吉伦特派在巴黎的统治
政权被推翻,但在里昂他们仍势力强大。所以,12月13日,雅各宾派革命士兵袭击里昂,
彻底肃清吉伦特派的反革命分子。

异常气候袭击全欧洲居民纷纷逃跑避难
  圣贝尔和阿尔布勒尔的山上
    吉尔诺布尔的绅士被藏起来
    里昂的远方 猛烈的冰雹
    袭击威恩
    地面上蝗虫成群
    其中三分之一飞走

    类似的预言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了,可见诺查丹玛斯对这个问题的关注非同一般。这首诗
预言本世纪末,受异常气候的影响,冰雹、大风袭击整个欧洲大陆,而且大群的蝗虫也趁火
“打劫”,偷袭疲惫不堪的人类。第二行写了一些人怎样避难,而第四行则可能还有另外一
层意思,就是自然灾难袭击后的人类。如迷失方向的惊慌失措的蝗虫,混乱不堪,有三分之
一的人成了无家可归的难民。
    俗话说:“事不过三”。诺查丹玛斯不只三次将类似预言写入《诸世纪》,说明它发生
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世纪末的钟声已经敲响,面对“灵验”的预言,欧洲人在焦急地等待
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本文来自网络,用于个人学习交流,不代表国学藏秘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cngxcm.cn/?attachment_id=1814

作者: 颂歌

广告位

广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95392771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wsonger@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